
南京市雨水开发利用规划
河海大学新校区(位于江宁区,占地5Ohm2)按节水型校区设计.利用低洼地、原有池塘适当扩大。沿校区周边设置截水管。将校区内降雨径流全部汇入池塘。既用作降雨时的滞蓄。又作为校园草坪灌溉的水源,还丰富了校园的景观。南京市绝大部分大学均在建设新校区,一个新校区占地面积在67 134hm2之问,如果这些新区建设时都能保留原有部份水面或结合环境设计适当开挖做成蓄水池.实行就地滞蓄,这将大大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
建造下沉式绿地 绿岛和广场
城市道路建设一般路中间为绿岛。路两侧为绿化带。参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经验,建议路中间绿岛内的土要低于绿岛周围的缘石(或路牙).便于雨水下渗。路两侧的绿化带可采用“绿地低于地面”的设计方案,全部将草坪“陷”在路(地)面下,这样的设计便于绿地自然灌溉.接受雨水下渗,能有效防止暴雨时路面积水。城市各类广场(休闲、纪念、商业、小区)尽量设计成下沉式广场.无雨时让游人、居民活动。降暴雨可短时蓄水.减少雨水入河,减小雨后排水流量。
沿河边建设蓄水池
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多热衷于花巨资建造泵站、修筑河道、拓宽沟渠、铺设管网这些传统的城市排水设施,但很少花钱去修筑蓄水设施。城市规划中有排水规划、道路规划、防洪规划、交通规划等等,却没有蓄水规划。水泵变频器 上海市改变过去重排轻畜的做法,在苏州河治理工程中,沿河设计了5座雨水调蓄池.位于梦清园的第一座蓄水池已于2004年建成。该蓄水池可调蓄雨水2.5万m3,其余4座蓄水池,总蓄水量达6.4万m,。这一措施可以使苏州河增蓄每小时36mm的降雨量。加强了雨水利用。
)建议南京在外秦淮河、内秦淮河、金川河整治时。结合沿河小区、城市广场、沿岸绿地建设,设计一些蓄水池(容量2~3万m,),既可拦蓄降雨径流。减少人河流量,又可
减少初雨污染量.还可为绿地灌溉、冲洗马路和车辆提供水源。
当然上述雨水资源利用思路,还需要配套高水平的管理。建议国家或省、市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使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建设法制化。我市应该由有关部门牵头,整合各部门职能,制定《南京市雨水开发利用规划》,使雨水利用成为一项与防洪、排水同等重要的工程,减轻城市的排水压力和初雨污染,改善城市的环境压力。
小编推荐泵制造厂家:0 2 l - 2 9 0 l 5 9 5 9 l 3 5 2 4 l l 7 9 3 4意中人和,海纳百川-上海龙亚,耐腐蚀泵制造专家 www.86pump.cn 雨水利用是指在降雨时将尽快排走的水尽量留住.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有助于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减少城市积水、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等。
南京梅雨量多年平均243mm,全市6500km:土地.梅雨期共降雨15.80亿t;若按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1000mm 来计算。全市城区每年的降雨总量应为65亿t,扣除蒸发、渗透等因素,初步估计,全市白白流失的雨水总量约在21.7亿t左右。若以2004年全市生活用水7.17亿t计.则约为全市3年的生活用水量。
南京市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近几年连续进行排水工程会战.城市排水设施日趋完善.但仍存在排水管网建设滞后,降暴雨时雨污合流管溢流造成初雨污染等问题。目前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仍然依靠传统的工程设施.但不能根本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必须转变观念.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把雨水当做资源,用资源水利的新理念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笔者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南京实际,就雨水利用、多途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透水地面留住雨水
当前,一些城市的城市广场、人行道、商业街、停车场等场所多使用水泥、柏油、花岗岩等不透水的材质,这种被称为“死亡性地面”的硬质地面,对城市排水十分不利.主要危害有:一是下雨时完全阻隔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加重了排水管道的负担,造成城市积水:二是无法利用降水补充城市地下水:三是直接影响城市植被健康.进一步加重城市的干旱、缺水状况,形成恶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为解决不透水地面对城市排水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高强度、高透水性环保路面砖问世。并得到推广。该种地砖有以下特点:一是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下渗,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二是由于雨水入渗,减小了径流系数,降低了河道洪峰流量。三是减少了雨污合流管溢流的机会.对防止河道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将透水砖用于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城市广场、小区广场.通过铺设的透水地面.使雨水直接渗透入地。截留城市降水.对城市排水问题将会得到很大改善。
来自:水网中国 www.water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