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邳州:宁可少建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盛夏时节,记者到江苏邳州采访,惊喜地发现,这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这个“垃圾靠风刮,积水靠蒸发”的苏北小县城,如今换了容颜:路宽了,地绿了,水清了,景美了,人富了。放眼望去,大运河里船只往来如梭,一派繁忙;万亩银杏园满目滴翠,一望无际;三十里大蒜交易走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开发区塔吊林立,生机勃勃……
近年来,邳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连年攀升,2004年经济增幅在徐州跃升为第一位;2006年GDP达到149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3亿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4100万美元,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城市100强”,位列69位;获得徐州市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四连冠”和徐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考评“六连冠”,创造了名闻遐迩的“邳州现象”。今年上半年, GDP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15.5%以上,增幅苏北第一;1―7月,财政总收入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97.5%,总量、增幅均居苏北第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747元和3025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9.1%,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又好又快领跑苏北。
何以如此?邳州的领导班子给出了答案:“环境是资本,好环境就是生产力。”在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看来,“良好的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承载平台,更成为吸引外资的一个决定性的竞争力优势。”
别具匠心造绿城,人置森林花园中
2005年,邳州提出“加快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东陇海第三大市”。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五城同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配合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一批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加速推进。
为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建设园林邳州、生态邳州、人文邳州、和谐邳州,邳州邀请江苏省规划设计院和有关高校的专家名家,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编制了东部新区建设详规;聘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专家,编制了开发区建设等专项规划。
现在,来到邳州的人,大都会为邳州的“绿”所震撼。沿街充盈着绿,沿河铺满着绿,小区里洋溢着绿,广场、游园里迷人的还是绿。到处绿树葱茏,百花绽放,春意盎然。位于北部的26万亩国家级银杏园,被誉为苏北鲁南最大的“天然氧吧”;邳苍路绵延百里的水杉林带被海内外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一座城市,宁可少建筑,不可少绿色。建绿重于建楼。这是邳州的绿色理念。
邳州人说,宁可眼前少建一座金山银山,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水青山。
惜绿如金,建设绿色城市。市委市政府从老城区搬出,到新区暂时借房办公。昔日的市委大院如今变成典雅幽静的“人民公园”。用市委书记李连玉的话说,能在市中心给群众增建一处绿地公园,比卖几千万不知强过多少倍!
沿路增绿,营造绿色长廊。坚持“一路一景”,银杏、水杉、香樟等31条市内景观路风格各异,茂然成荫,独具风格。
依水植绿,彰显滨水灵气。对大运河等三条绕城河道进行疏浚改造,古运河修建栏杆,两岸栽植垂柳、夹竹桃等乔灌木4万株;六保河栽植银杏、枫树、雪松等乔木10万株,建成开放式绿色带状公园;大运河修建了挡土墙,栽植了银杏、雪松、广玉兰树群。
破墙透绿,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三年来,共拆除近百家单位、小区围墙,长度达2万米,使沿街单位、小区有绿透绿,无绿建绿,缺绿补绿,从而使大环境绿化与单位绿化互相渗透,相互增色,使城区达到有路就有树,有园就有草,有院就有绿。
据介绍,到2006年底,六年累计投入绿化资金近4亿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8平方米,在苏北各县(市)率先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同时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市。
彰显“楚韵汉风、诗意田园”特色,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
邳州是一座千年古邑,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文风鼎盛,文化底蕴丰厚,其中以两汉文化最有代表性。
在这里,很少有“千城一面”的建筑,也基本没有让人感到“压抑”的高楼大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掩映在绿波中、汉风浓郁的独特建筑。
在城市规划中,邳州把握邳地的文化风骨和地域特征,汲取楚汉文化精髓,确定了“楚韵汉风,诗意田园”的城市发展主体风格。
在园林主题设计上,邳州精选历史典故作题材,以史建园,彰显个性,传承文脉。聘请国家级设计大师齐康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设计了汉园、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隆欣阁、世纪柱、沙沟湖农业观光园大门等重要单体建筑,展示了邳州楚汉文化的浓厚魅力,突出了城市的“文”气。
水是邳州城市建设中的另一大元素。邳州城区河网纵横,水系发达,自古“四河绕城”,沙沟湖水网密布,拥有大片湿地,具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邳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上,做足做活“水”字,充分发挥邳州近水优势,借水造景,依河兴业,突出滨水园林特色,依路设绿,傍河建带,形成“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园林美景。他们先后对大运河、古运河、六保河三条绕城河道进行了疏浚、拓宽和环水绿化建设。结合防洪堤防建设,对大运河规划景区段进行土方回填,修建沿河挡墙,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运河风光带。下一步,还将开辟“环城水上游”专线,打造滨河城市新风貌,丰富市民生活。
由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选的“2007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50强”近日揭晓,邳州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市。这说明,邳州的商居环境已经走出中国,扬名世界!
环境经济:绿中淘金,发家致富
邳州不仅大手笔造出满城春色,也使全市的农田村庄荒山僻地披绿叠翠,引导农民“绿”中淘金,发家致富。
意杨和银杏就是当地农民的“小康树”。据邳州市多管局局长李文雅介绍,近年来,该市把做大、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列为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和绿色富民工程,不断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同时,始终坚持“培育资源,开发新品,提高效益,提升档次”的发展战略,迅速构建了林业产业化的“绿色车间”。在全市大中型河道的两边,在所有的沟、渠、路的两侧以及河堤、三荒、四旁、隙地和一切农业结构调整出来的土地上,大力营造以意杨为主要树种的林业资源库,成材即伐,伐后即种,轮伐轮种,目前资源基地上杨树活木蓄积量达350万立方米。
以实力雄厚的意杨资源库为依托,邳州市通过挖掘民间潜力和对外招商,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板材加工业,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全市板材加工企业铺天盖地的集群效应,成为全国优质人造板基地。目前,板材加工成为邳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省级重点发展的集群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46%,成为我国四大板材生产基地之一,逐步形成“中国板材看邳州”、“世界板材看邳州”的产业集聚优势,也为家具产业的集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链。目前,该市规划建设的中国(邳州)环保家具城,已累计入驻家具及配套项目50多个,投资6.9亿元的中国科技木业城、5.6亿元的金凤凰家具一期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中国家具博览中心、国家木制家具和人造板质量检验中心近日建成使用。
据了解,仅“板材经济”一项,不仅催生了年纳税总额超过500万元乃至突破1000万元的近百名农民企业家,同时也使千家万户群众鼓起了腰包。变频供水控制柜
邳州还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港上镇镇长伏旭介绍,该镇现有银杏种植园10万亩,全市达到26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成片园,已被国家林业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命名为银杏标准化示范园和国家级药源基地。占地3万亩的邳州国家级银杏博览园更是徐州三大旅游区之一。
为加快推进板材和银杏产业提档升级,对接国际市场,邳州自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人造板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展示研讨暨国际贸易洽谈会”、家具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邳州)国际银杏节”等节会,把海内外客商请到邳州来投资兴业,携手打造邳州“绿”字号发展巨轮。
另外,邳州大蒜生产基地已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该市近年间先后还有85个总面积88.05万亩的粮、油、菜、果生产基地和5个畜禽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9个无公害农产品和5个绿色食品获得部级颁发的绿色“身份证”。今年全市大蒜标准化种植总面积80万亩,种植规模连年保持全国第一。供水柜
已领到绿色食品“身份证”的邳州银杏、宿羊山大蒜、张楼大米、永健银杏茶、伟楼醋蒜、西楚贡菜、艾山油桃等名牌农产品,开始频频在国内外大超市的货架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