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际泵阀采购论坛-泵水泵油泵螺杆泵液下泵离心泵阀阀门采购阀门销售泵阀论坛 (http://pvwww.com/pvbbs/index.asp) -- 水处理专区 (http://pvwww.com/pvbbs/list.asp?boardid=16) ---- 金张掖:壮哉分水节水 (http://pvwww.com/pvbbs/dispbbs.asp?boardid=16&id=4812) |
-- 作者:pump-hunan -- 发布时间:2007/6/13 0:11:30 -- 金张掖:壮哉分水节水
分水势在必行 记者逐黑河而下行至东居延海,水天一色,只见三三两两的黄鸭浮游湖面,白色的鸥鸟从空中掠过;不远处的芦苇,一簇簇的,伸延至湖边……而这里,曾经有10年细沙沉积,鱼鸟绝迹。 走访住在胡杨林保护区的一位蒙古族老人,她感受颇深,“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前些年,海子干了,有些胡杨树叶子都没了,干干的。”如今,老人的房子被红柳环绕,掩映在胡杨树中,下午额济纳的阳光强烈,老人却能在绿树浓荫下,享受悠闲。 与此变化密切相关的是黑河分水。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经河西走廊,止于居延海,干流全长821公里,莺落峡以上为上游,以下至正义峡为中游,正义峡以下为下游。受其泽被,河西走廊、额济纳两个绿洲缀于其上,古丝绸之路,延展西行。黑河,是张掖和额济纳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而50多年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黑河中游灌溉面积从50年前的76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266万亩,近20多年河西走廊经济的飞速发展,更使用水量剧增,致使进入黑河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在1961年西居延海消失后,东居延海也在1992年干涸。 在西北干旱地区,水就是生命,水就是财富,一条河流绵延数百公里,沿岸取水你多我少,分水之难,可想而知。清代康、雍名臣年羹尧为解决水事矛盾,曾在黑河沿岸动用军事力量推行“均水”,此事流传至今。黑河分水关系到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国防建设,黑河跨省际分水的方案在东居延海消失之前就摆上了国务院的案头。然而,张掖能有多少水分给下游?! 分水引出节水路 2000年8月30日,张掖灌区“全线闭口、集中下泄”,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成功实施。这之后连续7年,黑河基本实现按量分水,张掖所做,一纸难书。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在黑河滋养下,浇灌农业发达,素有“金张掖”之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张掖古称)认江南”。张掖集中了全流域 95%的耕地、91%的人口,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而根据水利部1997年制定的黑河分水方案,确定年水量分配指标是:当莺落峡多年平均来水15.8亿立方米时,分配正义峡下泄水量9.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张掖必须削减相当于60万亩耕地的引水量! 由于分水,张掖全市可用水资源量降为人均1250立方米、亩均511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以前是“水从门前过,谁引都没错”,现在却是“水从门前过,地却不能浇”。 如何既能完成分水任务,又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了张掖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突出的供水用水矛盾使张掖市选择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黑河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张掖市水务局的负责人说。2002年,水利部把张掖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更深层意义,在于为整个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摸索节水经验。 节水走出致富路 驱车前往张掖所辖的临泽、高台,沿途的玉米、蔬菜、花卉生机勃勃。走了几家农户,棉花、玉米制种等节水耐旱作物已经成为农民依赖的“主力军”。 “种麦子要浇7个水,种玉米只浇4个水,那就不种麦子种玉米。”给我们讲清如何将大块地改成小块地,灌溉时如何减少用水,颇费了他们一番口舌。 “没有什么想不通。”农民和乡镇干部谈到分水、节水都十分平静,因为“是节水逼出一条致富路,”一位农民如是说,“水少,种的地少,可现在都是高附加值作物,收入比以前可观多了”。 “两行高柳沙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古诗中描写的河西种植水稻的景色,今天在张掖看不到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我们重要的节水措施,主要是压缩水稻等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林草、中药材等低耗水作物面积。同时推广垄作沟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张掖市水务局的负责人介绍道。 从明晰水权入手,张掖将全市可用水权总量层层分配到县区、乡镇、村社,逐户核发水权使用证书。全市农村以村或渠系为单位,都成立了用水户协会,70%的灌区已实行“水票制”,由用水户协会将水量配置到户,协会还承担调解水事纠纷的工作。 “江河并非万古流”的大标语牌,立在张掖的公路边,警示着人们水的有限。对如何用好手中有限的水,现在每个张掖农民心里都有本清楚的账。 在我们“走进新西部”采访组回到北京后,张掖传来好消息——9月1日,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5年来,通过努力,张掖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节水与增效双赢,取得了广泛而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明显……”(赵晓霞) |